食物過敏的徵兆和症狀就像指紋一樣獨特,最明顯的特徵是是發生在呼吸道、皮膚和小腸這三個地方,下表中列出的症狀都是相當普遍而且容易辨別的,不過,也有些食物過敏的症狀不容易被發覺,這些通常會影響到寶寶的中央神經系統,或是腦部,譬如頭痛、焦慮、肌肉關節疼痛、易怒、愛哭、過動…等等。

 

不同的過敏症狀,他的時間性和嚴重性不盡相同,有的在吃完食物之後馬上發生,有的卻要延遲到數小時至數天後才會發生,譬如寶寶可能在餐桌上吃了顆蛋,就在跑到客廳去玩耍的同時就長了蕁麻疹,但也可能要隔了幾天才開始起疹子。有的寶寶因為吃了草莓而發生氣喘必須盡速就醫,有的寶寶卻僅有輕微的皮膚紅疹,只要擦抗組織胺藥膏即可。

 

指紋終其一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食物過敏通常會因為長大而漸漸減輕或者是消失無蹤,只有少數食物過敏會越來越嚴重。其實食物過敏的發生狀況相當的複雜,以下列點:

 

1. 過敏食物來源可能改變,譬如本來對蕃茄過敏,但後來轉變成對芥末過敏。

2. 有些食物過敏是每當接觸某種食物即發生,有些則是因為接觸食物的頻率太高才會發生。

3. 過敏源接觸量過高才會發生

 

如何避免潛在的過敏源

當寶寶在還沒有接觸到不同食物之前,所有食物都可能是潛在的過敏源,除了一次只接觸一種新食材,並且攝取量不要太多之外,我們要如何去避免吃到會讓寶貝過敏的食物呢?

 

第1步 持續的飲食紀錄

所有新接觸的食物在攝取時,至少記錄四天。

 

第2步 嘗試刪除法

將所有食材列表,並將過敏源及懷疑可能是過敏源的食材勾選出來,而將不是的刪除,也許是以下九種最常見的過敏源: 1.乳製品、2.小麥、3.蛋白、4.花生、5.柑橘類水果、6玉米、7.黃豆製品、8.甲殼類生物、9.食品添加劑。

 

兩週之後,再度嘗試一次,有些食材可能因為年齡而讓其從過敏源中被移除,重複這樣的步驟,就會發現過敏源越來越少。不過還是以一次接觸一種曾經的過敏源為原則,不要短時間內嘗試太多。

 

第3步 再三確認

有些食材因為這次的試驗並無過敏而被刪除,但還是必須小心,因為有些過敏源可能會再度出現,因此對於曾經是過敏源的食物,都必須非常小心,勿攝取過量。

 

圖片來源

[1]flickr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育兒 親子 媽媽 嬰兒
    全站熱搜

    成長百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