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重要關鍵
在台灣新生的寶寶雙耳先天性中、重度聽障的比率約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平均來說每一千個新生兒中就有1-2位,但隨著時代的進度目前臨床上已經證實讓先天性聽力受損的寶寶在六個月大時就配戴聽覺輔助器與接受聽力復健,未來寶寶也能有正常的語言發展。因此,要如何及早發現、及早處理才能保握寶寶在黃金的學習期才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問題。目前政府也提供新生兒的聽力篩檢補助,只要寶寶在出生後的三個月內完成初篩與復篩的篩檢程序就可補助七百元,因此在此也提醒各位新手媽媽要多多注意自己的權益,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囉。

 


檢測方式大公開,孩子適合用哪一種?
目前用於篩檢聽力的工具有自動聽性腦幹反應檢查(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utomated ABR)與耳聲傳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等兩大類,目前政府僅提供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聽力檢測儀器的補助,aABR利用播放 35 dBnHL的滴答聲音,紀錄新生兒的聽性腦幹反應,再將記錄與聽力正常的新生兒腦波圖形進行比對。篩檢的結果可分為通過或是不通過,若不通過則需要再進一步進行聽力診斷檢查。然而選用的檢測方式不同,也可能會出現不同參考依據,這時各位媽媽們可就要注意囉!使用耳聲傳射(OAE)相較於自動聽性腦幹反應檢查(ABR)而言來的更加方便與快速,但測試過程容易收到新生兒外耳道胎脂影響,易造成偽陽性,反覆的檢查容易使家人出現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與醫師討論一個最適合的檢查方案,才是最佳的處理方式。


此外,衛服部也提供簡易居家聽力語言行為發展評量表可提供給各位媽媽們作為基礎的行為評量。事實上,寶寶聽力受損很難由外觀察覺,但即使是輕微程度的聽力受損也會影響未來寶寶的語言發展,因此,新生兒聽力篩選可以說是檢查中很重要的一環。若發現任何的問題也需要盡速尋找醫師的協助,才能確保寶寶在安全、無慮的環境中快樂的成長。

 

 

 

資料來源:

[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兒童健康手冊
[2]pixabay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生兒檢查
    全站熱搜

    成長百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