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小朋友們翻臉就像是翻書一樣快,當情緒一來有時會有失控的狀況,這個時候親子家庭的溝通教育及父母面對此情況的態度就十分的重要,記得與小孩溝通的原則:傾聽、了解原委,而非一昧的大聲斥責,這樣是沒有效果的,以下幾點原則提供給父母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的教養建議。
首先要了解孩子還無法完全學會情緒的自我控制,情緒來並非針對你,而是不懂得適當的表達
當孩子生氣哭鬧不聽家長話時,很多父母自然的反應會覺得不受尊重,會認為小孩的態度不佳,但是家長必須要了解到小孩面對情緒上的處理方式還沒健全無法跟成人的情緒管控相比,學齡前的小朋友尚不知道甚麼是待人處世的態度,所以往往情緒一來時在我們家長的眼裡會是失控的狀態,因為他們還在摸索學習甚麼是自我的情緒控制,對任何人完全是情緒上的直接表達,而不是針對父母有惡意,若是父母在小朋友此情緒上的表達解釋為態度不佳而給予嚴厲的管教處罰則可能會引發反效果衍伸出更多問題。
建立孩子安全感,再教孩子學習站在別人的感受上了解”同理心”
孩子們如果出現過度的自我保護,而有生氣、霸道等行為表現時有可能是因為對事物的缺乏經驗沒有安全感,而如處在不熟悉的環境下,也容易會有暴躁的情緒產生。 事實上,孩童階段孩子們就是不斷的在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觀察別人的情緒表達,每位小朋友的學習掌握情緒的管控速度不同,父母要有耐心,不要因孩子的情緒表達就因此動怒,給予孩子過多壓力,要引導孩子慢慢的學習,慢慢的他們將會懂得分享。孩子要先有安全感,才能學會同理心,應當先安撫孩子的情緒,了解情況後給予適當的理性引導式的溝通,把自身的感受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學習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感受上思考。
不要命令式規定孩子遵守規定
通常你給孩子一個指示或命令時,小朋友們往往無法有效的去執行或是做完後馬上就忘記了,不要期待孩子們會立即有效地遵守因為小朋友的專注期短、容易分心,面對言語指示本身就需要時間來學習消化,更不用說確實的遵守執行了。可以給予他們漸進式的利誘引導,使小朋友慢慢遵守指示,如要求他們吃飯不要一昧的命令他們坐好吃飯,可以在孩子吃下一口飯時給於鼓勵讚美,或是告述他們確實吃完飯菜後能給他們一段時間玩他們喜愛的玩具等,然後慢慢引導他們去遵守規定。
擁有健康的態度教育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
當孩子常常哭鬧脾氣來的時候,爸爸媽媽的情緒免不得會受到影響,這是一定會的,日復一日處理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有些情形下也會讓父母精疲力盡, 往往一不小心就觸發了親子間的負面情緒甚至責罵發飆處罰孩子,這些親子衝突上的負面情況是無法有效解決情緒上的問題,當孩子情緒來時,父母應當有一個好的心理建設慢慢去陪伴引導孩子們學會掌控情緒,否則當管教趨於嚴厲,親子關係中充滿了這些負面的互動,孩子的情緒無法或是不敢抒發也容易導致不良的心態發展或是導致孩子以後更容易易怒暴躁,陷入惡性循環,所以父母應當檢視面對這些甜蜜負荷時的自身情緒心理狀態,不要與孩子們彼此有了負面的親子關係,可以聚焦放在孩子的正面回應與進步學習上,給予正向的鼓勵,親子間彼此陪伴著對方一步步成長。
參考資料:
[1]搞定3大狀況 克服寶寶分離焦慮
[2]圖一
[3]圖二
[4]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