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307477814_864a579d9f_z.jpg

近日有新聞報導指出:「一名一歲大的女童於兒童健康檢查門診時發現臉色較為蒼白,經詢問後發現其飲食為全母乳哺餵,且六個月後極少攝取副食品。雖然活動力良好且生長曲線正常,但血液生化檢查已有缺鐵性貧血情形。經教導添加富含鐵質食物及給予口服鐵劑治療後,再追蹤血紅素與血清鐵蛋白顯示恢復正常。」

 
母乳對嬰幼兒的健康很重要

 
國民健康署長期以來積極推動母乳哺育,研究表示母乳能降低寶寶腸胃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的危險機會,減少高危險群的兒童期糖尿病的機會,減少過敏。母乳的寶寶發生嬰兒猝死的風險比較低,而婦女藉由母乳哺育也能使產後子宮恢復較快,產後出血的機會較小,身材恢復較快,而且得到乳房癌、卵巢癌及骨質疏鬆的機率減少。

 
嬰幼兒的全面營養均衡也是很重要

 
對於二歲前的嬰幼兒單純只靠母乳 到底 能或不能 得到完全的營養?在醫學研究上並無定論。

 
幼兒六個月後,必須要吸收蛋白質、鐵鈣質、維生素等等,以利健康的成長,除母乳哺餵外,建議適量添加副食品。副食品加強寶寶的咀嚼能力,這個動作不僅加強嘴部肌肉,更能促進發音說話的肌肉、語言發展。

 
像這則新聞案例中提到的一歲女童有缺鐵性貧血情形,到底鐵有多重要呢?只要是細胞使用氧氣呼吸、肌肉收縮、以及中樞神經發展都需要有鐵質的參與。

 
一般來說,在懷孕過程中母親會經由胎盤提供給胎兒生長所需的鐵,因此足月剛出生的嬰兒體內通常含有足量的鐵,嬰兒成長進入六個月後,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對於鐵的需求較高,研究顯示缺鐵性貧血會影響嬰幼兒心智及運動能力的發展。

 
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首先要特別強調貧血只會在鐵質嚴重缺乏時才會出現。如果嬰幼兒長期出現嗜睡、臉色蒼白、躁動、食慾不佳、活力較差、呼吸急促等表現,家長請注意有可能是缺鐵性貧血,請親自帶孩子到醫療院所現場由醫生當面診斷。

 
六個月以後幫寶寶補充富含鐵質的副食品

 
※ 鐵質豐富之食物有蛋黃、魚泥、紅肉、貝類、內臟類、動物血、蛋黃、綠色蔬菜、葡萄乾、全穀類等。
※ 存在於肉類、魚類、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大多數屬於血紅素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吸收率達到10%~25%;而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屬於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只有1%。
※ 維生素C可提高鐵質吸收率,而茶葉與咖啡中之單寧酸鹽則會妨礙鐵質的吸收。

 

本文首段節錄的新聞文字原始出處

 

 logo.jpg

懷孕 生產 育兒 健康 豐富資訊都在
成長百科www.newlife101.com.tw

★有任何Q&A問題都可以提出喔!
https://goo.gl/RUpT9k

★歡迎加入 “媽媽寶寶成長社”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20427148134835/

 

 

arrow
arrow

    成長百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