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嬰幼童摔落跌倒,是居家最常發生的意外,從會翻身開始,到會爬、會站、會走路,再到愛跑、愛跳,隨著孩子日漸長大,摔落跌倒發生的機會只會愈來愈高!

 

許多家長都有同樣的經驗:去上個廁所,或轉身整理衣物櫥櫃,再回身,寶寶已經爬到床沿了,甚至已經摔落到床下了。尤其是第一次遇到,會難過自責內疚到不行,當然痛在兒身疼在娘心,孩子每一次摔落跌倒都讓家長們經歷一次椎心之痛。

 

大於六個月的嬰兒及幼兒,因為活潑、好奇、好動及好冒險的特性,肢體運動技巧不純熟、身體控制及平衡的技巧差、對危險的認知及反應能力差,非常容易發生摔落跌倒的意外事故。

 

衛生署曾進行過統計,14歲以下嬰幼童因事故傷害死亡,其中「意外墜落」高居第二死亡主因。預防嬰幼童因摔落跌倒導致頭部外傷,事前預防的成效遠大於事後醫療能做的補救。預防之道就在於是否有營造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

 

很多家長都會很懊惱說:「如果當時我能多注意一下,孩子就不會受傷了!」其實真的只要家長用心,絕大多數的意外傷害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

 

 

嬰幼童易摔落跌倒的場所

 

1.住宅窗台


(1.)安裝窗戶時應離地面高度在60公分以上。
(2.)平日就要嚴禁嬰幼童爬上窗台,不可讓嬰幼童習慣將頭或身體伸出窗外。
(3.)於樓梯扶手、窗戶外加裝的防護欄杆,欄杆間隔保持在10公分以下。
(4.)在窗戶邊不可放置讓嬰幼童容易墊腳/攀爬的家具或物品。


2.樓梯的階梯或樓梯扶手


(1.)家中有樓梯的,寶寶在學爬、或乘坐嬰兒助行器(俗稱螃蟹車)學習走路,請務必在樓梯口加裝安全柵欄。
(2.)平日就要教導嬰幼童爬樓梯時,藥抓緊欄杆,一步步慢慢走,不可在樓梯上奔跑/急衝/跳躍,更不能從杆上滑下來。


3.床、沙發、椅子


(1.)不管嬰兒會不會翻身,嬰兒一定要放在嬰兒床或地板上,以免跌落。
(2.)在放置嬰兒的床或沙發的周圍的地板上,要鋪設厚實軟墊。
(3.)床圍欄杆必須高於嬰幼童胸部,注意不可讓嬰幼童養成習慣攀越床圍欄杆。
(4.)避免讓嬰幼童在床上站立、走動、跳躍。
(5.)如果家中幼童睡的床是上下舖,上鋪床側要加裝防護欄杆,下鋪床周圍的地板上,要鋪設厚實軟墊。。
(6.)勿將嬰幼童放置在無扶把的椅子上。


4.濕滑的地板、浴室、浴缸


(1.)隨時保持地面乾燥,客廳、浴室、浴缸、廚房、樓梯階面,都應鋪設防滑墊或作其他防滑處理。
(2.)家中地板打蠟時不要打得太滑,用肥皂水洗地板時也要避免嬰幼童來回走動奔跑。
(3.)進浴室要換穿止滑拖鞋。
(4.)不要有在浴缸內儲水的習慣,20公分深的水在幾分鐘之內就足以溺斃一個小孩。 
(5.)嬰幼童如廁時,應有家人陪伴,注意在馬桶座上蹲下及站立時的動作及安全。市面上有很多給幼童使用的馬桶坐墊,家長可以添購。


5.玩具亂丟的地面


(1.)玩具丟得滿地,容易讓經過的人踩到,常是造成家中跌傷事件的原因。
(2.)最好家中設計一處嬰幼童遊戲專區,教導嬰幼童,固定在一處玩耍,減低玩具散置各處的頻率。


6.家中院子鞦韆架或溜滑梯


(1.)家中室內或院子有鞦韆架,攀爬架或溜滑梯等,盪鞦韆要定期維修,院子地面要以草地、木屑或沙土達到保護效果。


7.凹凸不平的地面


(1.)電器電線不要散亂橫置在地面。
(2.)室內有門檻或凹凸不平的地方,都要鋪設防滑墊或軟墊。


8.行車時的意外


(1.)讓嬰幼童乘座推車時,要確實扣上安全帶,不可讓嬰幼童站立在娃娃推車上。
(2.)家長要乘車帶孩子出門,車內要有嬰幼兒專屬的安全座椅,幼童必須繫上安全帶;在時速五十公里的行車時速中,位於前座未繫安全帶的衝擊力,相當於從三樓墜落的衝擊力;由大人抱著嬰幼童坐前座,不但沒有一點保護作用,還會使幼兒在受撞擊時還要再額外承受成人的撞擊力。
(3.)家長帶幼童騎乘自行車時也要注意,騎自行車跌倒時,很容易撞到腹部受傷,腹部鈍傷佔嬰幼童外傷的10%至15%,常使肝臟、脾臟和胰臟腸道損傷,主要是因為幼童軀幹較小,且幼童內臟相對於軀幹的比例較大,腹部脂肪肌肉較薄,遇外傷力道分散區域不大。如果內臟器官經撞擊後受傷嚴重,可能會有很多後遺症。

 

當嬰幼童從高處摔落下來,不論是從床上掉下、沙發上摔落、倒栽蔥、高處滾下等,都有可能造成頭部的撞擊,甚至腦震盪的情形發生。孩子直接反應通常是嚎啕大哭,而家長則擔心,撞傷了哪裡?有沒有撞傷頭部?會不會腦內出血?需不需要看醫生、做檢查?成長百科呼籲家長,一定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遵照以下處理原則給予嬰幼童適當正確的救護處理。

 

 

因摔落跌倒導致外傷,救護處理原則

 

原則一:撞到頭,有腫包不可用力搓揉

 

嬰幼童撞到頭時,腫起來的部位不可用力搓揉,用力搓揉會讓血管不容易凝血,反而讓血腫更嚴重。。

 

家長可先用冰毛巾冰敷腫包處30分鐘,減低腫脹及疼痛感,減緩皮下出血量。4小時後,改成熱敷,加快身體吸收淤血的速度。每天熱敷約3次,每次持續約15分鐘,一般而言約一個星期就會消腫了。

 

原則二:有出血的傷口要正確處理,避免傷口感染

 

要注意傷口的清潔,最好不要用像廣東目藥粉、雲南白藥等藥品止血,應以消毒紗布止血,然後用生理食鹽水洗淨傷口,再塗抹藥膏,最後再用紗布或是透氣膠帶包紮,以避免感染。嬰幼童好動號完,常常會將紗布、透氣膠布弄髒、弄濕,家長應多留意,常常換藥及換乾淨的紗布,以免造成傷口細菌感染、發炎。

 

原則三:疼痛到無法站立不要強行抱起,請叫教護車

 

摔落跌倒後,幼童可能劇痛到連家長扶著也無法站立,可能疑似骨折,骨折治療是專門學問,非專業的處理通常常會造成進一步傷害,這時不要移動嬰幼童是減少疼痛的最好方法,家長切記要冷靜,不要衝動急著抱起嬰幼童,務必馬上打電話叫護車,由專業救護人員搬運病人盡快送醫。

 

原則四:觀察有無腦部受傷的症狀


※簡易快速判斷頭部外傷的程度

 

一、撞擊力量的大小:受到的撞擊力量愈大,受傷程度也就相對愈大。從床上滾落下來的衝擊力會比從沙發滾下來的衝擊力大。從愈高的床摔落,通常受傷的程度就愈嚴重。如果從十幾階的樓梯上直接滾摔,受傷程度就更嚴重。地面材質和是否有鋪設軟墊也會影響衝擊力的大小。

 

二、輕微的頭部外傷:如果小朋友沒有什麼哭,或者即使有哇哇大哭,但經由家長安撫個幾分鐘就不哭鬧了,這種情況下,家屬只要作後續的觀察即可。也有的小朋友受到驚嚇,一開始會有點昏眩或目瞪口呆,但意識仍是清醒的。也有的小朋友會在幾分鐘至兩小時內吐個一、兩次。也有的可能在驚動後想睡,或者就直接睡一會兒,但容易被喚醒,兩眼睡瞳孔都沒有擴大,嘔吐不久也消失了,幾個小時內,除了頭上腫包外,小孩又完全恢復了正常。

 

三、嚴重的頭部外傷:當顱內壓力升高的症狀開始出現時,小孩會逐漸喪失知覺,瞳孔大小不一樣、嘔吐通常呈現噴射狀、過了驚動期仍然昏睡且不易喚醒。


有出現下列症狀,就表示腦部可能有受傷跡象,必須立即送醫做進一步的檢查:


1. 臉色蒼白。
2. 嘔吐。
3. 抽筋。
4. 意識不清。
5. 吃不下。
6. 昏睡不醒,就算叫醒也是昏昏沉沉的。
7. 活力不佳。

 

必須注意的是,因為有些顱內出血、腦膜下血腫等問題會在受傷一段日子後才出現,就算嬰幼童當天沒有出現以上症狀,家長仍然必須特別留意觀察約3~7天,若出現以下其中一項就應立即送醫檢查:


1. 是否有與餵食無關的嘔吐,嘔吐情形越來越明顯,且出現噴射性嘔吐。
2. 出現嗜睡,且不容易叫醒。(異常的深睡可能是昏迷的前兆。)
3. 兩側瞳孔大小不一,眼球移動及眼神有異常。(顱內壓力升高嚴重的病徵。)
4. 肢體無力,步態不穩,容易跌倒,甚至單側肢體無法移動。
5. 全身或局部有類似抽筋動作出現。
6. 耳朵或鼻孔流出不明液體。

 

 

本文圖片1 來源flicker 

本文圖片2 來源flicker

本文圖片3 來源flicker

 

logo.jpg

懷孕 生產 育兒 健康 豐富資訊都在
成長百科www.newlife101.com.tw

★有任何Q&A問題都可以提出喔!
https://goo.gl/RUpT9k

★歡迎加入 “媽媽寶寶成長社”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204271481348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成長百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