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鑑不使用就沒意義
那麼,該如何使用圖鑑來為孩子打下「知識的基礎」呢?
首先,圖鑑是愈用愈有價值。如同本書開頭提到的,如果一直把圖鑑收在書櫃裡,就變成是空藏美玉了。
圖鑑應該擺在「馬上就能拿來用」的地方,譬如客廳。這是為孩子打下知識基礎的大前提,也是鐵則。
把圖鑑擺在身邊,想到就拿來用。
孩子可以從圖鑑中查詢在電視上看到的、與家人的對話中出現的,或是外出時發現的事物;在進行實物體驗之後也可以翻閱圖鑑查詢。
舉例來說,孩子在電視上看到長頸鹿之後翻閱圖鑑,就會發現:
「書上說,長頸鹿脖子很長,所以在監視獅子之類有威脅性的動物時很方便!」
「書上寫著,脖子長雖然方便長頸鹿吃樹上的葉子,但是如果要喝地上的水就很麻煩了。」
「書上說每隻長頸鹿的花紋都不一樣。」
「書上說長頸鹿的主食雖然是草,可是有時候也會吃小動物耶!」
「長頸鹿能夠以時速六十公里的速度奔跑,好厲害喔!」
「書上說長頸鹿寶寶在出生後十小時左右就會跑了。和人類的寶寶不一樣呢。」
如果翻閱圖鑑,除了電視上看到的內容之外,還能像這樣獲得各種不同的資訊。
又譬如我們和孩子一起散步時,發現了螞蟻的隊伍。
孩子和我們熱烈討論「為什麼螞蟻會排成一列呢?」、「螞蟻好像會用自己的觸角去碰別的螞蟻的觸角耶,為什麼呢?」等問題,接著在回家後馬上翻閱昆蟲圖鑑中螞蟻的部分。
這麼一來,孩子就會知道很多事情。
「螞蟻排成一列是為了尋找食物和搬運食物啊!」
「書上說螞蟻觸碰彼此的觸角,是為了確認對方是不是夥伴。」
「螞蟻群最早是由一隻築巢的女王蟻開始的啊!」
「螞蟻窩裡面有各種不同的房間,好像迷宮一樣!」
「書上說螞蟻是蜜蜂的同伴耶!」
「書上說螞蟻會從蚜蟲身上取得蜜露,可是也會幫蚜蟲驅逐牠們的敵人。」
這些資訊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對話。
不管什麼體驗,都能透過圖鑑連結「知識」
除了前面介紹的例子之外,圖鑑還能查到其他許多事情。
如果在電視上看到太陽能與風能的節目,可以查詢「環境圖鑑」。
如果電視上出現坂本龍馬或勝海舟,可以查詢「歷史圖鑑﹂或「人物圖鑑」。
如果在歷史博物館看到戰國時代的種子島,可以查詢「歷史圖鑑」。
如果電視上出現新潟縣的水田或鹿兒島縣的番薯田,可以查詢「地理圖鑑」或地圖集。
如果在電視上看到世界遺產特輯,除了查詢「地理圖鑑」或地圖集之外,還可以使用地球儀。
如果在超市看到各地特產,就要查詢「地理圖鑑」或「食物圖鑑」。
如果和爸爸一起去車展,看到了許多交通工具,則可以查詢「交通工具圖鑑」。
如果看到「立法院的審議否決了預算案」的新聞,可以在「社會組織圖鑑」中查詢預算案的審議方式。
如果爸爸說「我這次要去北海道的札幌出差」,就可以查詢「地理圖鑑」或地圖集。
如果聽到爺爺在聊天的時候說「一起風桶子就會大賣(譯注:用來形容蝴蝶效應的日本諺語,意思類似牽一髮而動全身)」,就可以去查「諺語圖鑑」。
如果孩子玩文字接龍快要輸了,可以允許他去查詢「語彙圖鑑」。
如果在水族館看到有趣的魚,可以查詢「魚類圖鑑」。
如果晚餐出現了竹筴魚乾,可以查詢「食物圖鑑」或「魚類圖鑑」。
如果在天文觀測活動中看到土星,就可以查詢「星星圖鑑」。
如果孩子像這樣以生活、遊戲、對話、電視節目、實物體驗等各式各樣的經驗為契機,開始翻閱圖鑑,獲得的資訊量就會爆炸性地增加。
而且這些知識也容易留在記憶裡。
就算只是看看圖鑑的目次或索引,也能大量增加知識。
孩子透過這種方式從圖鑑得知的事情,全部都成為「知識的基礎」,讓他們在生活當中也能逐漸累積其他資訊。
因此,請一定要讓孩子養成「有任何體驗,就要馬上查詢圖鑑」的習慣。
在孩子把「查詢圖鑑」當成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之前,父母可以率先拿出圖鑑和孩子一起查詢。
連載1
圖鑑除了放在家裡供檢索之外,其實還可以用來加強孩子的學習力。親野老師認為,孩子看了圖鑑,不僅知識會增加,也同時能培養出對學問的探究心;不僅語彙變得更豐富,也同步琢磨了感受性。只要善用圖鑑,孩子就能變聰明,也會變得很喜歡念書,學力當然就能不斷地提升。
書中滿載著從三歲左右到小、中學生,都能「聰明玩圖鑑」的方法,此外也收錄了13位家長的「我家孩子的圖鑑活用法」實戰經驗分享。
作者
親野智可等
由於希望多少能夠運用自己在公立小學任教二十三年的知識與經驗,來幫助家長養育孩子,因此發行了「家長力決定孩子的未來」電子報。
著有《小學生100分筆記術》、《你那麼大聲幹嘛》、《親力:雙親的力量決定一切!》、《不生氣,不費力,這樣做孩子超好教》等著作。
出版社: 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 2014.07.10
分享網址:https://goo.gl/MaQ5bK
★有任何Q&A問題都可以提出喔!
★歡迎加入 “媽媽寶寶成長社”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20427148134835/